第八百一十一章 缺点成就了他(1/ 2)
——“在我们印象里李白很仙气,李白爱喝酒,会武功,纵情恣意,他的诗也是浑然天成,几乎没有人工雕琢。
诗里的李白,就是真实的李白吗?
当然不是。至少不完全是。这么说吧,诗里的李白是他的理想人格,而现实中的李白是一个不断努力靠近这种理想人格的人。
李白的人生追求非常简单:一个是出仕,一个是归隐。说的再具体一点,一个是当官,一个是学道。
你可能觉得,这两个追求看起来挺矛盾的,但是李白不这么想:他认为这两条路都是自我实现的方式。他的理想境界,就是在仕与隐之间进退自如。
造成这样互相矛盾的追求方向,也是和李白的成长环境有关系的。
其实,李白的出身很神秘,我们甚至都不知道他到底姓什么。
“李”这个姓是他父亲在路边看到一棵李树以后随手选的。
从一些资料里,我们可以推断他祖上在隋代的时候被贬去了现在的中亚或西亚某地。
到了唐中期,也就是李白很小的时候,一家人违反禁令偷偷跑了回来。因为犯忌,李白从来不太愿意谈起童年的事情。
我们能确定的是,李白从五岁到二十几岁这段时间一直待在四川,虽然后来再也没回来,但他一辈子都在怀念这个地方,把这里当成故乡。
想想《静夜思》里那句“举头望山月,低头思故乡”这是唐代原本里的记录,诗里的“山月”就是他所思念的故乡,多山的四川。
在李白的自述里,他五六岁的时候就开始接触道家的书了。这是他后来会亲近道家的原因。
他还说自己“十五观奇书,作赋凌相如”,意思是他十五六岁能写很漂亮的大赋,可见李白小时候有深厚的文史积累,这是成人之后出仕做官的基础。
李白修道和从政这两个追求方向,就是在少年时代的学习里初步形成的。
年轻时的李白很有进取心。离开四川以后,他积极地参与政治活动。和大多数唐朝人一样,李白四处拜见名流,呈献自己的诗文,希望有人能举荐他做官。
不过,就算有求于人,李白的态度依然狂傲。比如,他给韩朝宗的文章中说,自己就像平原君的食客毛遂那么厉害,至于能不能认出我的厉害,就要看主人的本事了。
求人还这么狂,谁会愿意帮他呢?李白早年的仕途当然不太顺利。一直怀才不遇,他不得不调整了自己的目标,转向了隐居修道。”
大家都听入了迷,尧里瓦斯这一次停顿的时间长了一些。众人几乎都是看向他的身影,期盼又渴望的等着。
尧里瓦斯很满意大家这样的状况,勾起嘴角,接着说。
——“隐居是中国古代文人在战争或者仕途不顺时常见的退路。后来的几年,李白都在跟隐士交往,一起谈道。
提示: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,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!